9月4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经理、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主编、《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主编邓正来教授在东荣大厦六楼会议室为公司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bevictor伟德和BETVLCTOR伟德在线登录平台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bevictor伟德副经理张贤明教授主持了此次报告。
邓教授首先阐述了学术报告主题的背景。第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思想资源、知识生产、知识体系。中国缺乏对未来的发展图景,获得了发言资格,却没有发言的能力。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者思想一切,却唯独对思想根据本身不思想。第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中国社会科学30年的发展中,最大的两个毒瘤:一是唯西方化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和思考中国问题的时候,中国丢失了。主要表现就是,用西方的分析框架和分析范式来解释中国问题。二是唯学科化的问题。这使得在我们思考中国时把中国肢解了。
其次,邓教授列举了生存性智慧的一般性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七个要点:第一,对于人类社会各种重大问题,现在所有中外讨论基本都是知识导向而不是智慧导向。这种知识导向在现代的逻辑中凸显为,按照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和认识,这种预设认为人类社会都是由知识和理想建构而成的,必然也是通过知识和理想去认识的。他认为,这种预设否定了各种生存性本能、生存性智慧的揭示和解释。第二,当今任何一种知识性导向研究都是先行价值判断或有意识形态承诺的。不论规范研究还是科学经验研究都是如此,这无法谈及和认真审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生存性智慧及其背后作为基本资源的哲学,也无法谈及和分析那些去价值判断去意识形态的生存性智慧。第三,当今任何一种知识性导向的研究,无论是知识增量的还是批判反思的,都是在知识框架内部展开的逻辑游戏或概念游戏,离开了这些知识框架,研究基本上就失去了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越来越与生命本身相割裂。第四,当今任何一种知识性导向的研究从内在上都是建构性的、逻辑性的、原则性的、生活意识形态性的。知识导向性研究内在隐含着一种普遍性追求,但是与之截然不同的是,生存性智慧在时间上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下的甚至是未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并存在在中国人心中的。第五,生存性智慧是外在于知识框架,但是与知识紧密相依和互动的智慧,生存性智慧不注重原则,但是有自己的原则,不关注普遍价值或道德而遵循具体的价值或道德。第六,生存性智慧是地方性的但是区别与人类学所讲的地方性知识,它是活性的,有效的,灵活的,可模仿传播的。生存性智慧在存在形态、传播方式方面,是具有特殊性的地方性知识,是一种地方性的智慧。第七,任何一种知识导向的研究,内在都是以人为本,以国家、社会国际为基本限定的,在根本上是排除自然的,以自然为客体和对象的,即使关注自然生态也是将之作为外部存在而予以关注的。但生存性智慧本身却是生态的,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予以关注,不以国家、社会、国际为限定的。
最后,邓正来教授一一解答了现场同学的问题,并强调学术研究必须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bevictor伟德 刘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