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上午,bevictor伟德以线上方式举办了政治理论与公共事务工作坊第二十四期学术活动。
本次讲座邀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系高春芽教授担任主讲人,作了题为“共识民主的代表性建构及其民粹主义挑战:以瑞士为例”的主题报告。BETVLCTOR伟德在线登录平台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bevictor伟德政治学系副主任马雪松教授担任主持人,参加者包括bevictor伟德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国内其他高校师生共三十余人。
高春芽教授首先以瑞士为例梳理了共识民主的演化与形成,指出相对于多数民主,共识民主超越“执政—反对”的竞争模式,在多数派政党与少数派政党之间组建执政联盟,通过权力共享增进最大多数国民的利益。瑞士从多元分立中寻求国家统一、在国家自主中确立公民自由,建立了联邦委员会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将权力集中于委员会而非个人,为整合社会利益、建立政治共识奠定了基础。瑞士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呈现出两条相交的路径:一是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维度上,逐渐形成了代议民主与直接民主相融合的制度形态;另一是在整合和回应公民诉求的维度上,逐渐形成了主要政党共享权力的大联盟政府。这两条路径分别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方向上,塑造了共识民主的制度特征。
高春芽教授随后从机制上剖析了共识民主的代表性建构。高老师指出政党代表、利益集团代表及公民投票构成了瑞士共识民主的多元代表体系,并重点诠释了共识民主中的政党代表性建构。政党代表性建构的问题指向是公共事务的联邦制分解,其组织条件是政党自律与精英互信,其具体机制则是冲突消解机制和政策协商机制。高老师认为政治代表性建构源于代议民主与直接民主的相互调节。
高春芽教授最后表示由于环境变化的影响,共识民主受到了民粹主义的挑战。一是大联盟外部的社会冲击,包括后工业社会的新左翼运动与保守主义反向动员、后冷战时代的地缘政治变迁及全球化的冲击;二是大联盟内部的制度裂痕,包括主流政党的“卡特尔化”、瑞士人民党的“布劳赫效应”与民粹主义转型以及瑞士人民党在话语和行动上的反建制挑战。
马雪松老师在评议环节中指出,高春芽老师以瑞士的共识民主的开放性制度为背景,从政党体制角度理解民粹主义对共识民主理论及现实的挑战,研究具有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现实的复合取向,反映了国别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相得益彰、理论思考和现实思考的相互检验,从中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纵深眼光、理论的批判意识、现实的敏锐捕捉,既有鲜明的理论意蕴,又有充实的案例支撑。
高春芽教授在问答互动环节与同学们就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与审慎民主的关系、共识民主对大国的适配性以及瑞士的共识民主与协商民主在制度方面的根本性差异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讲座在热烈的交流探讨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