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3日,bevictor伟德“政午同行”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9期活动以线上交流会形式召开。本次沙龙由bevictor伟德公共管理系董伟玮副教授作为引谈嘉宾,围绕“公共行政学说史的写法”主题做引谈发言。bevictor伟德李靖教授、王庆华教授、宫笠俐教授、刘畅教授、马雪松教授、宋艳副教授、田玉麒副教授、王岩老师、王娜老师、李慧杰老师、张力伟老师参与本期沙龙,bevictor伟德团队人才办公室孙久舒老师及学院部分研究生参与交流。沙龙由bevictor伟德副经理刘雪华教授主持。
董伟玮老师在引谈发言中指出,对公共行政学说史叙事加以阐述与反思,是进一步凝练与认识公共管理学科核心特质的基础。从现行学科体系看,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各个二级学科分别有其母学科,来自不同训练背景的学者对学科核心知识的认同与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在公共管理学科持续繁荣的情况下,对公共行政核心知识的追问与回答已然迫在眉睫,问题研究与历史资源的发掘应当有机互补,公共行政学说史研究是凝练学科核心知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董老师认为,就现有研究来看,公共行政学说史本质上仍然是对历史进行诠释的产物。公共行政学说史的文献梳理必须划分一定的界限。从内容界限看,“行政”包涵“执行”与“管理”两个维度,“公共”包涵“制度”“组织”“规范”等维度,而作为“理论”与“信条”的“学说”要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从时空界限看,“现代”与“西方”的区别应予关注。公共行政学说史的常见写法主要包括四种:“学者法”内含“小传+思想”的传统学案式结构,遵循“环境-学者-学说”的简单范式;“学派法”从问题、地域、师承等维度进行归纳,在方法论上转向历史建构论与群体主义;“范式法”实现了学说史写作由“组成”到“划分”的变革,已具有较为明晰的历史还原论与整体主义倾向;“阶段法”则将在“范式法”的基础上继续面向现实研究,进一步贯彻这一倾向,实现公共行政学说史写法由综合路径向分析路径的转变。董老师进一步指出,公共行政学说史的书写原则应当以实践为导向,主要体现为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耦合、理论主张与实践举措联动、理论脉络与实践发展对照、理论贡献与实践影响互证。引谈尾声阶段,董老师描摹了公共行政学说史的应然样貌,即基于问题、技术与理论的共变确定阶段划分而无需纠结于具体人物、文献与学术活动。
在研讨交流阶段,李靖老师认为,引谈发言所涉议题是教学与科研、职业与事业的结合,体现了通过长期酝酿、沉潜进行非功利性学术研究的情怀、勇气与能力;从历史脉络与核心内容看,政治学仍然是公共管理学最直接和重要的渊源,并就学说史写作中的阶段划分原则等谈了自己的看法。张力伟老师认为,面对研究范式日益复杂化的现实,研究边界的划分对于公共行政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并以“西沃之争”为例,指出对学科差异的深入思考应从构建方法论体系的角度具体切入;政治学与公共行政研究在具体方法上的差异不但不意味着二者的必然对立,反而是其有机融合的基础。宋艳老师表示,通过董老师的引谈,进步主义时期公共行政研究的问题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重新激活。刘畅老师从廉政学与公共管理学的比较着眼,指出学科交叉是廉政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方面。马雪松老师认为,董老师的研究规模恢弘、组织严密、说理平易,从前沿、拓展、转化、整合等角度综合而全面地对公共行政理论和方法加以审视,让师生重新意识到公共行政学说史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更新、思想脉络演化的作用,期待伟玮老师在这一领域继续稽古、贯通、启新,也希望这部远规前哲、意在准今的开创性教研著作早日出版。
刘雪华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感谢董伟玮老师的精心准备与精彩报告,认为多学科合作已经成为从事公共管理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实际问题,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的成长模式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深具启示。阐明公共行政学说史的写法,实际上是深入、清晰、准确地认识公共管理学、准确定位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在此意义上,董老师做出了有意义的、初步的探索,并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最终面世表示期待。本期沙龙在热烈的交流探讨中圆满结束。